20 世纪 50 年代,是乐清细纹刻纸剪纸的形成开发时期。1955 年 2 月,陈朝芬、余忠汉、余忠澄、陈帮舫、余忠扬成立刻纸小组,后又增加郑加锡、郑方兴、黄鲁臣。1955 年下半年,先后吸收郑元存、施元安、施余银、郑阿龙、王通光、郑元逊等人,聘请永嘉县著名民间髹漆艺人柯振民设计图稿。
早期的代表作品有陈朝芬的《八角双鱼》、《九狮图》,余忠汉的《八角鸳鸯》、林帮栋的《鱼跃龙门》、黄宝林的《捕鱼》、余忠澄的《鱼飞得利》、郑元逊的《竹下金鱼》、陈帮舫的《骑牛》、林声荣的《木兰从军》等。1955 年上半年,在多方面的努力下,第一张乐清细纹刻纸《八角双鱼》诞生了,它是由柯振民设计,陈朝芬刻制完成。它是乐清细纹刻纸最早期的代表作,它的素材来自民间剪纸《松鼠葡萄》、龙船花的细纹图案及双鱼图,经过设计处理,构成图案饱满、疏密有致的新颖图形,再经由陈朝芬细致的刀法刻制,成为广受欢迎的经典作品。1955 年,柯振民又设计了一张《八角鸳鸯》,由余忠汉刻制。其中间一层布局“小方胜”图案,最见功力,在一鲁班寸内刻画五十多根线条,余忠汉用了整整三天才得以刻出,这种高度密集的细密线条,正是乐清细纹刻纸的绝活。
上个世纪 60 年代,是乐清细纹刻纸的重要的发展阶段。1961 年创作的《九狮图》,是陈朝芬的代表作,亦是乐清细纹刻纸的经典作品,图中间由四十多块细纹图案构成,其图纹各不相同,经过巧妙的组合,显得既统一又富有变化,趣味无穷。林帮栋的代表作《鱼跃龙门》创作于 1963 年,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其图案多来自民间日常生活图案,作品风格和谐统一。1961 年,蒋遵义、倪兆丰、黄建萍、陈永淼组成设计小组,参与到乐清细纹刻纸的开发,在构图方面突破了初期的模式,先后设计了《北京古建筑》、《广州风景》、《熊猫》、《扇形花鸟》、《军民鱼水情》等产品。这一时期的细纹刻纸吸收了其他地方的剪纸及木刻、中国画、年画的长处,作品的篇幅也由原来以小型为主逐渐扩大。
70 年代到 80 年代初期,是乐清细纹刻纸发展的顶峰。从最初的《八角双鱼》、《九狮图》到《红楼梦》人物、《水浒一百零八将》等一系列工艺美术品,乐清细纹刻纸在创作题材上不断丰富。艺人们开始打开思路,创作题材越来越丰富,各种花卉、动物、人物以及风景、建筑都成为乐清细纹刻纸表现的题材。由于题材的扩大,各种主题性的作品相继出现,如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福禄寿喜、年年有余、松鹤延年、六畜兴旺等,都是体现国泰民安、人寿年丰这些表现人们美好愿望的作品。其他还有取材于古典文学作品,曾聘请本籍著名艺人南式仁设计刻纸人物画稿,如《三国演义》人物、《水浒传》人物等题材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乐清细纹刻纸也呈现丰富多彩的面貌,从原来龙船花竖长方形的单一形式,发展成八角形、六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圆形或各种几何形组合等形式。
从 90 年代到 21 世纪,乐清细纹刻纸渐渐面临困境,许多刻纸艺人设计的新刻纸虽然在国内剪纸比赛和展览中荣获好评,但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刻纸的销路已大不如以前,加上许多艺人都转行从事其他行业,坚守乐清细纹刻纸的艺人越来越少。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是由卢发良设计,金钱妹刻纸的《北京•奥运》,以及余忠惠设计的《一帆风顺》。《北京•奥运》在西湖博览会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该作品将传统形式和现代手法巧妙结合,将体育竞技项目以剪纸的方式表现出来,十分富有节奏感,又和中间细致的传统图案形成对比,调用了多种艺术对比因素,达到了动静、疏密、方圆巧妙谐和的艺术效果。《一帆风顺》这件作品寓意吉祥,刻工细致,非常受市场欢迎,一些沿海国家如日本、新加坡的消费者也能理解其主体涵义,因而很畅销。该作品还在文化部、建设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的国际剪纸艺术展上获得金奖,2005 年又获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保护成果暨浙江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天工奖”。乐清细纹刻纸自上世纪 50 年代被开发以来,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有许多刻纸艺人倾尽一生的心血,为乐清细纹刻纸的发展开拓出一条道路。他们是乐清细纹刻纸的核心所在,保护刻纸技艺,首先就要理解、尊重这些艺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