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西方立体主义的热浪波及中国的时候,毕加索作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以怪诞的造型方式揭开了对人性的最深层次诊释。《格尔尼卡》、《女孩》等作品中的造型打破了固有的焦点透视的造型法则,运用解构与重构的手法进行了对艺术的挑战。当我们面对如此大的视觉革新的冲击时,不禁由衷地感叹艺术大师强悍的艺术表现力。然而,经过我国八十年代初的对民艺大面积的调查才发现我们的无知与盲目。在陕西富县张林召粗狂老辣的剪纸当中却常常出现毕加索的造型手法,人物面部也是多方位的展示。一个年迈的中国妇女,即不知道焦点透视,也不知道立体派,她却按着千古流传的造型原本做出了在她自己看来极其平常的造型。我们感到惊异的同时,对文化原本的却忘而感到羞愧。
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自然界的运动感向来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体现某一物象的动与静,历来为艺术家所作难。民间美术家们找到了一种独辟蹊径的表现方法。以多瞬间的展示,来表现事物的发展过程,从而体现出全方位的视觉空间。在二维的平面内对于空间与时间的表现,在陕西传统剪纸中常表现为非静止物象造型法的动态展示。
a.并现一物在运动中的多种形态
富县张林召的剪纸作品《(姜太公钓鱼》是表现人物动态多瞬间的佳作。张林召用她略微带颤抖的手,剪出了姜太公微微晃动的面部和姿态,从开始下钩时的侧面认真神态,到鱼儿上钩时的兴奋表情,直到最后钓上大鱼时的正面开怀大笑。作者大胆巧妙地在一张脸上刻画出人物三种表情的发展过程,不仅表现了人物动态的运动过程,而且也表现了人物表情的运动过程。还有《二十四孝一杨妻断发》、《把娃尿》等都是表现人们在生活过程中的运动的姿态。
陕西宜君王秀清的《放牧图》,作者的解释是—“牲口吃草不能光吃一个地方不动,一会吃这边一会吃那边”。回答是生动,质朴而又合情合理的,而画面仍然留给人一丝默名的怪诞。在作品中的牛,面部出现了多种角度,有别于生活中的自然态原型,他们通过对生命运动的理解与认识,对生活原型进行了重新加工和组合而产生的新形象。《驴拉磨》、《牧归》中的动物形象同样有着异曲同功之妙。这些作品表现出一股强烈的张力,的确是中国民间艺人对中国美术造型的一大创举。
b.并现一事件的前因后果
在一幅画面中表现一事件的运动发展过程,同时展示其前因后果,这又是陕西传统剪纸造型的独特之处。
陕西富县段菊花的剪纸《王祥卧冰》,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孝子王祥为了母亲能吃上鱼,甘愿赤身卧冰化冻捉鱼.画面不仅并现卧冰得鱼两事,同时还并现了寒冬和花开燕来两个季节。
以上造型例证,在民间美术作品中还能举出很多。总之,民间艺术家很善于把视觉认识的观念转换为可视的形象图式。他们抛开自然对象的实体存在的真实,依照作者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来安排形象和画画。多视角形态的刻画,多种时空形象的融合,使人产生既是这种事物,又是另一种事物的幻象,从而表现出丰富的联想和神奇迷幻的艺术魅力。
c.时空综合造型法
人的一生,在时间的长河中是极为短暂的一瞬。人作为存在的实体,在宇宙空间显得极为渺小。然而,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总是力求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力图在短暂中追求永恒,在相对中探索“绝对”,希望具有主宰宇宙的力量。在这种追求过程中,产生了悲、喜、雄伟、崇高等不同的心理感受,于是,时空意识具有了审美性质,成为人类审美观念的主要内容。原始时代以来,在中国社会的“集体表象”中,天人观念占有突出的地位,以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特色之一“天人合一”观念作为一种原始宇宙意识逐步形成为一种”文化观念”,广泛地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与各个层面。
中国民间美术中反映时空、宇宙意识的图式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它常以别出心裁和出人意料的画面,表达作者对宇宙时空和对自然的特殊感受和理解。民间美术家们不仅能将一个物体的几个特殊角度同时表现出来,还能将从多角度观察到的几组物体的特征作综合表现。他们又能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物体与事件组合在同一画面,表现事物的多层面、多角度与多瞬间。
(1)时间综合造型
陕西宜君农民民间剪纸《射猎图》,它与原始岩画中的射猎图形在造型意念上有着一脉相承的。猎手从开弓放箭到箭头射中猎物虽然是一瞬间的事,但毕竟有一个相对的进展过程,这种超越时间的组合表现于一支夸张拉长的箭头上,略显荒诞的意味中透露出作者与猎手有着同样的信念和执著。
(2)空间综合造型
一件十分普通的民间艺术作品,常常能反映出作者朴素的宇宙时空意识和审美观念。民间剪纸的造型手段中,常有多视角、多空间的综合处理。富县张林召的剪纸《碾米》、延川郭如林的《纺线线》、《驴拉碾子》都是将人物的正、侧视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