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是以二维的空间表现方式来展现外部世界的,这种表现方式融入了创作个体的心理情绪,同时也展现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即“虚实结合”。这条原则认为,艺术形象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在皮影与剪纸中也同样遵循着这一原则。
就皮影而言,首先,它所刻画的人物、动物、器皿、建筑等形象都是以平面化的图形来表现的,力求将表现对象全方位地展现出来,而这种展现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视觉呈现,而是建立在观众对于表现对象旧有观念上的认知,只有表现形象与心理形象的结合才能算作完整的艺术形象,这种视觉与心灵的相互关照正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其次,皮影的表演形式如同戏曲艺术,以白幕为其表演空间,各类皮影人物在艺人的幕后操纵下,在光影中灵活自如的表演,而舞台上的道具有的是桌椅案几,有的是车马亭台,只需几样便能给观众如临其境的感受。影戏中场景的变换仅仅依靠唱词内容的改变和道具的添减来完成,这样看似过于简单的舞台空间却丝毫不影响皮影的表现力,白幕好比中国画中画面的空白处,虚而不空,皮影人物便在这虚幻的空间中游走,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感受中的一种自由心境。
剪纸的空间表现似乎更为丰富,更加灵活、随意。剪纸由于仅仅是静态的呈现,在图形的处理上就不大受现实因素的制约,体现出随心所欲的艺术倾向。在剪纸艺人的眼中,空间这一概念表现出多重性来,不同的表现方法构建出不同层次的空间。剪纸能够将主体形象和辅助图形以变化的线条,穿插安置在同一平面内,给人以饱满的视觉效果。物象被压缩在二维的平面上,但视觉感受上却充满三维空间的意味。此外,有的剪纸将多重空间的事物同时展现在同一平面内,如大猴的肚子里刻画出小猴,花猫吃下了大老鼠,而大老鼠的肚子里正怀着小老鼠,等等。这样的表现方式不再受现实空间概念的限制,而是通过艺术的手法使多重空间中的物象环环相扣,共同组成画面内容,使画面不但在水平面上有着丰富效果,同时也具有纵深的故事性内涵。另外一种表现方式同样令人在空间问题上产生迷惑,在一些剪纸作品中常常出现多头或多肢共用一个身体的情况,比如画面中一位农家妇女一边在灶旁做饭,一边又怀抱婴儿,两个动作行为在同一个身体上来表现,只不过这一形象为两个头四双手。这样一来时空的概念又被剪纸艺人巧妙的偷换掉了,他们运用特有的剪纸艺术语言,将现实世界的空间不确定化、模糊化,观众的视线在他们所营造的空间中不断跳入跳出,恍惚中体味到虚实结合的意境美来。(扩展阅读:剪纸与皮影艺术表现语言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