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读书,十年寒窗才有所成就,枫香油作画没有诀窍,只有下苦功夫练。”杨光成说。他的父亲杨通清花了10多年,才做出满意的花布。即便已有40余年的功夫,若与父亲相比,他仍自愧不如。
春末夏初是收获枫香树脂的时间——只有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枫香树,才适合割树脂。且一棵百年以上的枫树,一年只可以采1kg枫香油。
杨光成采枫树脂的林子,离他家的吊脚楼不足百米。布依族人采枫树脂,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树皮不砍一整圈,不伤枫树的性命。
描画好布,剩下的工序便是浸染了。然而,入染的最佳季节却是夏天,染出的布料着色均匀,花纹细腻流畅。浸染时,将画布置于染料中,每一两个小时,捞起来晾晒十来分钟,等待染料氧化,随后再浸入染缸,如此反复,要花上五六日的时间。
染布所用的染料是山上长的蓝靛草,用一定量的石灰沤制而成。即便是染料制作,也讲究时序。据杨光成介绍,蓝靛草的收割有两个季节,五月枝繁叶茂,适合采摘叶子,冬天则可收割尚未枯败的秆,春天的 染料轻盈润泽,而岁末制作的染料翠色凝重。
DIY创意生活馆给大家讲讲关于枫香印染的起源吧,因为缺乏确实的文字记载,对于杨光成,也一直是个谜。布依族中流传着一则传说:热辣的夏日午后,一位少女在枫树下织布,烈日融化了古树上的枫香树脂,滴到布匹上。她将布匹放入染缸中浸染,又于热水中漂洗后,神奇的事发生了——枫香油融化消失了,布面上形成了一个美丽的花纹。他们认为此图乃“天意”所成。于是,枫香印染又有“天染”之说。
贵州蜡染历史久远,千年前已有文字记载。或许杨光成的某位先祖,因村寨周围盛产枫树,想到用枫脂代替石蜡,以工笔画的技巧在布上作画后入染,因而发明了枫香印染。
枫香染的图案,全部取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山谷中的花、树上栖息的鸟儿,经过想象与变形,形成一套习俗,寓意着美好祝愿的纹样。布依族最重视的是床单,一张精心绘制的床单,最能体现枫香染的纹样精华,一张床单上,把一个人从生到老,所有的祝愿,都满满当当地画上了。
图案主体四周多以缠枝纹环绕,或主体图形以四方连续纹样延展开来,凤鸟、蝴蝶以及鱼虫等纹饰造型游走其间,完美对称,重复均衡。花卉布局吸收了国画风格,十分紧凑,多而不繁、满而不乱,互不遮盖、重叠,花纹饱满,又自由舒展。
枫香染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老规矩,早就被打破了。为了让这项技艺流传下去,在惠水县文化馆的支持之下,杨光成每年也定期在县城办班传艺,不过坚持下来的人少之又少,也造成了今天仍然是家庭作坊的局面。
至今,枫香染仍保留着它本来的模样,DIY创意生活馆也希望在一代一代人的口传身授中延续,安静又坚韧地,把布依族对生活朴素的憧憬,传承下去。
易控手工创业网为大家整理发布国内外最前沿的手工DIY创业项目,同时也期待各位手工DIY创业者或公司提供手工DIY类创业项目,投稿作品可以保留你的广告及相关联系信息。 易控创业网期待你的投稿,投稿邮箱:674413@qq.com,你也可以直接加QQ:674413保持交流。